中国的PE、VC不是过剩,而是远远不足

深圳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正是因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仅城市如此,人也一样。改革开放初期,能跳出固有体制涉足市场经济,也需具有非常大的魄力和睿智。

——

铸大国重器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2002年,我正式离开体制,加入创投行业。中国到底行还是不行?我们不能从原来的妄自尊大一下子变成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不是有很多核心技术我们没掌握呢?确实如此。

核心技术从哪儿来?我归纳了几个字:一是研究的“研”;二是合作的“合”;三是“买”,包括买公司、买技术;四是“改”,买了以后还要改;五是“创”,我们需要更多创新的举措。”

那么,哪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可以拿来用呢?中国可以利用国转民的机会。我们中国有很多国家级研究所的技术水平非常高,很多军工研究单位确实厉害,所以军转民、国转民的机会是非常大的。核心技术的掌握如果用各种方法去做,我们是有机会的。

——

跨界企业家担纲是转型升级的关键

铸大国重器,必须由跨界企业家担纲。另外一种操作思路是双线运作,我们引进一些技术,要用企业家+科学家担纲。

千万不要以企业家为主。曾经科学院研究了大量的科研单位、产业成功的事例,他们研究发现科学家做企业家很麻烦,因为科学家天性是多疑的,不多疑没有办法开辟出新路来。多疑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一种探索,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但是,多疑一旦用到商业上就很麻烦了。

现在有很多的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扔掉了,举个例子,我到日本去访问富士胶卷,柯达胶卷没了,富士胶卷过得非常好,胶卷在整个业务中占的比重已经非常小了,但业务增长非常快速。日本富士胶卷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懂技术、懂科学的企业家,我们现在不是要在基础层面、理论层面、学术层面去研究技术,而是应用技术如何落地,如何转换成果,这才是关键。

——

用高科技和核心竞争力追求卓越

中国的PE、VC不是过剩,而是远远不足。A股没有办法体现新经济高科技,这就是为什么要让高新技术企业尽快在国内上市的原因。

现如今,并不是中国的新经济公司全部沉醉于模式的创新,不注重硬科技方面的研发,他们都在悄悄干活。2019年给了我们一次非常大的机会,就是2019年资本市场的重头戏——推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深圳可能会觉得有一点竞争,我认为竞争是好事,我们缺少竞争。

上海科创板有三个特点:一是增量改革,不是存量改革,完全是开一个新板;二是新的制度,注册制试点;三是新的安排,适合高科技企业特点的制度全部进行改革,比如同股不同权、没有盈利照样可以上市。

中国资本市场应当真正补上科创短板,支持中国大国重器,这是对中国资本市场28年最大的一次改革。“我希望用高科技、用核心竞争力追求卓越,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