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数以百万计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他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个人理想志愿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把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镌刻进了自己生命的年轮,揭开波澜壮阔的百年留学报国史,传承百年的科教兴国梦。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分几个层面。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叫容闳,1847年1月,他跟随美国老师布朗从广州登船赴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生,他坐着帆船飘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斜穿大西洋,到达美国东岸纽约已经是4月13日,历时98天。1854年他在耶鲁大学毕业,两年后回到中国,用此生所学写了一本书,叫《西学东渐记》。1863年,容闳帮助曾国藩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九年之后的1872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决定公派首批留学生赴美,一共30位孩童,最小的9岁,最大的只有15岁。此后三年,清政府每年都公派30位孩童赴美留学,前后一共120人。1881年,清政府要求所有留学生回国,93人应召回国。归国的这93人成为中国从那之后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在科技、教育、人文、历史和政治领域的核心力量之一。
他们当中许多人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包括上世纪初的铁路大王詹天佑、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唐国安,还有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等,都来自这93位留学生。留学报国从那以后成为穿越中国百年的历史大潮,后来者如邓小平、周恩来以及邓稼先、钱学森等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21位,都是从海外留学归国,以满腔热血开启民族复兴的梦想之旅。
在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赴美106年之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1978年12月26日,中国派出了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首批赴美留学生,一共52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岁。可以说,首批52位留学生是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赴美留学的,并且绝大部分学成后都回国效力。此后,他们的学弟学妹,一批又一批走出国门、去世界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
上世纪整个80年代,中国留学生以平均每年60%的数字递增。截至2019年底,已经有六百多万人跨出国门,有超过四百万留学生学成回国,铸就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留学大潮。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力量的极大鼓励和支持。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创新力量,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学到企业,以各种方式推动着中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而后,在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努力下,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也是这四百多万归国留学生中的一员。我1985年进入清华大学,1990年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1997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2008年回到母校清华。在美国的18个春秋,让我切身体会到中美之间教育与科技的差距,也深刻意识到什么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
科教兴国的梦想,像一颗种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扎根。
2011年,在海外高层次专家联谊会向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老师的一次工作汇报上,在场的有甘中学、陈十一、潘建伟、李东升、张辉、张丹以及我。大家汇报工作之后,开始激烈讨论中国科技和教育的问题,韩启德老师问到: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在中国出生中国长大,深谙中国文化,知道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短板,同时在海外学习工作了十几年,还有的在海外著名大学做过教授,知道国外教育优劣,为什么不能够取其所长也发挥我之所长,在中国创办一所小型大学,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2015年,我和钱颖一、潘健伟、陈十一、饶毅,张辉、王坚等七人共同在西湖大学创办的承诺书上按下手印,立字为据。创办一所小而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教育和科技的进步,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梦想,也是四百多万归国留学生的梦想,更是我们这一代人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愿。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试点,西湖大学承载了很多使命。西湖大学的理念用九个字阐述。“小而精”:不以规模、而是以精致取胜,用十年时间吸引和培养3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高起点”:从培养博士研究生起步,以尖端科学研究立足世界,目前已经招收了3批共334位博士研究生,分别跟随他们的导师从事基础科学和最前沿的技术研究;“研究型”:我们希望在学科交叉领域率先突破,引领世界,造福人类。
创办这样一所大学,必然面临很多挑战,犹如拓荒者之前行,无路可循。所以和当年的容闳、后来的邓稼先以及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归国留学生一样,我和我的同仁非常需要社会和政府的理解与支持。
西湖大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通过教育基金会创办的大学,是先有西湖教育基金会,才有西湖高等研究院,再有西湖大学。可以这样说,西湖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性质的研究型大学,也是第一所由富有教育情怀和历史担当的企业家、社会公民,和有报国梦想的科学家共同牵手创办的大学。所以,西湖大学属于全社会,每一位公民都是西湖教育基金会的拥有者,也是西湖大学的拥有者。
西湖大学创办至今,拥有超过1万名的捐赠人,仅2019年一年西湖大学就收到了9444笔捐赠。这里面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
2018年暑假,基金会在杭州迎来一位不速之客,他风尘仆仆,从杭州机场赶到学校,送上一张支票,这是长期旅居地处巴西外海的法属圭亚那33位蓝领华人的一笔捐赠款。他们在当地报纸和新闻里听说西湖大学即将成立,大家自发捐赠了一笔钱,委托这位浙江温州华侨周先生辗转33个小时,取道巴黎来到杭州。他动情地说:我们是离天最近、离祖国最远的一批华人,但我们心系祖国,希望祖国强大,我们愿意支持教育事业,支持西湖大学。
杭州本地的一位陈先生,在女儿4月17日10周岁生日时,给西湖大学送来一张10417元的支票;有北大博士生省下一个月的饭费,给我们捐了一笔钱;有不知名的网友,每天捐一元钱,连续捐了400多天,至今未停……公务员、军人、教师、学生、外来务工者,他们以各种方式默默地支持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创办至今,已经拥有44位富有教育情怀、把民族复兴使命视为己任的民族企业家。44位创始捐赠人中,19%来自广东,其中5位来自深圳本地,除了马化腾先生之外,还有来自深圳本地的赵心竹、林刚、陈一丹、黄昌华。
如果把西湖大学的创办过程比作一束光的话,他们就是组成这束光的每一个光子,照亮我们的征途。
西湖大学的治理体系,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决定学校院系的设立、校长和副校长的聘任、学校预算和决算等等。治校方针,校内推行“教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的理念。教授通过委员会,用很少的时间制定规则,领导和指导行政人员服务于核心的教学与科研,这正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显著特征。
从西湖大学创办之初,我们就只面向海外招聘,与国外名校同台竞争。让我们非常骄傲的是,西湖大学已经聚拢了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从2016年至今,有近1万位优秀科学家申请西湖大学的教职,我们优中选优聘用了112人,其中92位博士生导师已经到岗,在各自领域开展最前沿的探索和研究。一流的师资是为了培养学生,目前已经招收了三批博士生,其中2019年入学的“西湖三期”195人中,有19位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海外名校。
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加上鼓励学科交叉、自由探索的科研氛围,何愁没有创新成果?
回望百年前的留美童孩,回望“两弹一星”的升空,今天,我们的梦想和十九世纪的容闳以及93位在1881年回国的那批留学生、建国后回国的“两弹一星”元勋、1978年出国的第一批52位留学生,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国家强大,希望民族振兴,希望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中国足迹,贡献中国智慧!